第七百一十四章 嬴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柄斧子冲上高天,卷起云海。  

小小的山谷,就像是大地上的一处恰到好处的缺口,所能容纳的,也正是斧钺那厚重的刃。  

当武王钺化入天空,显化千丈真相时,它以开天辟地般的力量,向下方砸来。  

小小的山谷,皆是儒者。  

“至大至高,却也至卑至小。”  

程知远迈出步去,于是整个山谷中的春秋都开始流转!  

当这惊人的一幕被世人所见证,儒生们抬起头来。  

一座盖世的高台,拔地而起!  

于是那震撼心神,摇动风雨苍穹的轻声呵斥,也便如山崩雷震般让人恐惧!  

“天与地相去其一万五千里!”  

程知远单手托起中天台,天地分开,王钺的斧刃定在半空之中,事实上并非是定住,而是因为天地正在分离,斧钺下斩的速度,与天远去的速度相同,故而天越来越远,斧不断向前驱使,却永远触碰不到大地!  

“中天台!中天台!”  

有准圣惊惧,这一幕实在是超出常理,然而也有准圣记得六年前那场惊世的争斗,昊天的余威犹在眼前,无比真实。  

清者上升于天,浊者下沉于地!  

“梁惠王未曾完成的中天台,还是周穆王曾经为化人构筑的中天台?”  

“天地被分开了!”  

王钺听着那些儒生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远,它有些不清醒了,它有些难以承受,于是爆发出世间最可怕的力量,于是天子的威严,万古以来的沉重降临下去,震滔风雨,使得一股凶威跨越八千年的岁月,倒转日月而至!  

天地为之收束!  

轰隆隆!  

王钺居然在此时强行挣脱了一瞬间,就是这一瞬间,斧钺的斩击,那不可匹敌的威严,已经落在人间!  

“岁在鹑火!”  

王钺的这一击带着古往今来都没有的凶威,这一击,命犯太岁!  

六大道尊之一的太岁星!岁在鹑火,必有帝崩!  

“岁在鹑火,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岁在鹑火,帝辛崩而姬昌之子姬发立!”  

心火燃世,焚遍天之九野!  

冲撞太岁,以至于凶威滔天,没有人能够在这一击下面安然无恙,但是程知远抬起头,中天台被一点点劈开,而神游的烟雾散去,那来到天空,程知远举起了右手。  

天道的青火,从身后蔓延到手掌之上!  

“甘!”  

轰隆!  

这一击震撼世间!  

仿佛从万古之前到来,又像是从万古之后驾临,山开始崩解,风开始消亡,雨露都蒸发殆尽,世间尘土飞扬,鼓声与金铁交错轰鸣!  

天在此时,骤然分开!  

王钺的凶威被一掌击溃!  

“这是什么招数!”  

这极凶一击居然被程知远一掌震开!  

王钺不能想象,也不能记得,但是儒家的人中,有人记得。  

“这是....圣皇的招数!”  

东郭先生看清楚了那一击,那正是当年,圣皇启一击开天,差点将不肖子孙夏桀打死的一掌!  

那是借助天道之火发出的盖世一击!  

王钺自天挥舞,程知远伸手一捉!  

天道之火熊熊燃烧,王钺震动,猛然挥起斧钺,要在近距离横扫程知远,然而下一瞬间,程知远反手,却是单指一点,闭上双目!  

剑起于何方?  

程知远刚刚那一击,确实是模仿圣皇启,但现在,程知远要打出属于自己的一击。  

天道的火焰已经落下,熊熊燃烧。  

那根指头也点到了王钺的前面!  

那是剑起之地!  

程知远猛然睁开眼睛!  

“河、丘!”  

于是这一指点过去,天子信物之中极强的周武王之钺,被打崩了一个缺口!  

这是已经接近完全复苏的王钺,但是此时,连抵挡都做不到,厚重的斧刃几乎一半都崩裂了,那个缺口在三个呼吸之后猛然扩大,而武王钺发出刺耳的震荡声,宛如最后的悲鸣与愤恨!138txt  

风云聚散,武王钺的握柄被程知远抓在手中!  

“岁月已经更迭了,你的道理,也不中用了。”  

程知远握着斧柄,随后化为云烟,再出现时,火袖一展,于是天地乾坤倒卷,风云归位,雨露回天,烈火消弭,山岳尘埃尽皆回入来处!  

“天呼海啸,不过黄粱一梦,早已礼崩乐坏,还做什么春秋之说!”  

就犹如天音道呵,王钺如从梦中惊醒,而其余所有儒生,也都齐齐俯首。  

“多谢程夫子。”  

公羊高对程知远行礼道谢。  

于是斧钺被丢出去,落在儒家众人身前,而王钺的气息已经衰弱无比,斧刃上的缺口也不能弥补,在极度的愤怒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无限的茫然与失落。  

它身为天子信物的意义,在哪里?  

“取斧钺。”  

公羊高身边,北伯婴过来,以布匹裹住斧钺,从地上拔了起来。  

“天子的信物.....”  

就在儒家诸人准备离去的时候,程知远在此时,却突然开口了。  

“天子的信物,给予的或许不是天子的资格,正如我妻所说,天子的资格又何须旁人来给予呢,当然,我似乎是没有资格说这种话的,因为我身上带着天子信物,更饮过黄帝血,但我想说的,是其他的方面。”  

“天子信物给予的是帮助,历代的天子肯定希望自己的继承者,继承自己的道理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