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贝泽移民计划(1/2)
这次贝泽可不敢再怠慢了,他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终于制订出了“贝泽移民计划”。
“贝泽移民计划”可行性研讨会在科学院大礼堂举行,哈恩总督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
礼堂内人们议论纷纷。
“听说要把我们地球装在木星上运走。”
“什么!那怎么装?”
“哎,别说话,赶快听报告。”
“大家不要议论啦,我们确实计划将地球装在木星上运走,可怎么个运法,我们还要认真的论证一下贝泽的方案。”总督说道。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设想是我们伟大的哈恩总督提出的,总督又一次在危难之时解救了我们全人类!请允许我代表全人类向我们尊敬的哈恩总督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危难之中的人们又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搬动地球。虽然我们有强大的核动力,但是很难想象,若在我们地球上安装巨型核动力火箭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好在我想起了利用光压。”
“光压?”
“对,是光压。事实上太阳在对我们地球施加引力的同时也对地球施加着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光压。
太阳内部在不停地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每秒钟释放3.8×10^26焦耳的能量,我们地球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若地球将这些光全部吸收,则这些光将对地球产生6.3×10^8牛顿的光压;若地球将这些光全部反射掉,则这些光产生的光压将加倍。
但是,即使是加倍后的光压,也只能使地球产生2.1×10^-16米/秒^2的加速度。换句话说,要使地球的速度增加1米/秒,按这个加速度计算,需要一亿五千万年!”
“哇,太慢啦!”
“是的。可我们要把地球移到木星轨道,就需要将地球的速度由29.79千米/秒增加到38.48千米/秒,增加值是8.69千米/秒。因此我们若把光的强度增加一万三千倍,一亿年后地球就能达到这个速度。”
“一亿年!太阳能给我们这么长时间吗?况且这一万三千倍的强光从何而来?”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老天爷不赏这个脸,我们就只好放弃地球,全体移民到木星的卫星上去,当然这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
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们的总督及时拉响了特级警报,否则就确实太晚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具我测算,太阳在主序星阶段还能存在两亿年!
至于一万三千倍的强光,我们还是要从太阳得到。具体方法是:
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上,在地球的后面,建立一空间站,该空间站有一个直径是地球直径114倍的抛物面反光板,该反光板虽然面积达1.67万亿平方千米,但在失重条件下也是不难安装的,从这个大反光镜反射出的光会聚到另一面积与地球截面积相当的‘小’抛物面的焦点处,若两个抛物面的焦点重合,则光束经小抛物面反射后将改变方向,变成一束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强光射向地球,用来推动地球加速。
在地球上我们也安装一个口径略大于地球直径的反光板,反光板的上边沿要高出地球大气层,然后要抽空抛物面上方的大气。射向地球抛物面的强光经反射后会聚于抛物面的焦点,然后发散后分散射向太空。
为了不使空间站由于受到光的反冲作用而相对地球后退,空间站上应安装核动力推进器。这样地球既得到了强大的动力,还不会由于受到强光的照射被烤化。还有,当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的时候,太阳光变弱了,光压变小了,为了保证整个变轨过程在一亿年内完成,我们还需要将反光板的直径进一步提高到地球直径的350倍。”
“太妙啦!真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大家惊呼道。
“当地球沿着大椭圆轨道到达木星轨道的时候,地球的速度已减少到7.40千米/秒,而木星在近似圆形的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为13.06千米/秒,二者速度相差5.66千米/秒,请问二者如何对接?”汤姆生博士提的问题相当专业而且一点都不客气。
“关于对接问题,人们早就有了成熟的理论。自从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以来,就产生了‘月球火箭运动理论’。在该理论中,人们将地—月—火箭的运动简化为三体问题,主要研究从地面发射火箭后,火箭的‘击中月球轨道’、‘绕月飞行轨道’、‘绕地—月飞行轨道’、‘月球卫星轨道’的实现及火箭利用月球引力等问题。我们的地—木对接轨道就像上述理论中的月球卫星轨道,该理论指出,我们可用顺行上升火箭来实现逆行的月球卫星轨道。与此类似,如果我们在近日点将地球的速度加速到38.48千米/秒,那么当地球到达木星轨道时速度将减小到7.40千米/秒,而木星的运行速度为13.06千米/秒,地球相对于木星就有了5.66千米/秒的逆行速度。若此逆行速度恰为木星卫星在此高度处的运行速度(此高度应为距木星中心396万千米),则地球就自然地过渡到绕木星逆行的运动轨道。这个方案是最节省能量的方案,否则的话,我们地球还要多折腾上近亿年。
当然由于太阳和木星引力的共同作用,实际对接过程要复
“贝泽移民计划”可行性研讨会在科学院大礼堂举行,哈恩总督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
礼堂内人们议论纷纷。
“听说要把我们地球装在木星上运走。”
“什么!那怎么装?”
“哎,别说话,赶快听报告。”
“大家不要议论啦,我们确实计划将地球装在木星上运走,可怎么个运法,我们还要认真的论证一下贝泽的方案。”总督说道。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设想是我们伟大的哈恩总督提出的,总督又一次在危难之时解救了我们全人类!请允许我代表全人类向我们尊敬的哈恩总督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危难之中的人们又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搬动地球。虽然我们有强大的核动力,但是很难想象,若在我们地球上安装巨型核动力火箭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好在我想起了利用光压。”
“光压?”
“对,是光压。事实上太阳在对我们地球施加引力的同时也对地球施加着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光压。
太阳内部在不停地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每秒钟释放3.8×10^26焦耳的能量,我们地球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若地球将这些光全部吸收,则这些光将对地球产生6.3×10^8牛顿的光压;若地球将这些光全部反射掉,则这些光产生的光压将加倍。
但是,即使是加倍后的光压,也只能使地球产生2.1×10^-16米/秒^2的加速度。换句话说,要使地球的速度增加1米/秒,按这个加速度计算,需要一亿五千万年!”
“哇,太慢啦!”
“是的。可我们要把地球移到木星轨道,就需要将地球的速度由29.79千米/秒增加到38.48千米/秒,增加值是8.69千米/秒。因此我们若把光的强度增加一万三千倍,一亿年后地球就能达到这个速度。”
“一亿年!太阳能给我们这么长时间吗?况且这一万三千倍的强光从何而来?”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老天爷不赏这个脸,我们就只好放弃地球,全体移民到木星的卫星上去,当然这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
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们的总督及时拉响了特级警报,否则就确实太晚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具我测算,太阳在主序星阶段还能存在两亿年!
至于一万三千倍的强光,我们还是要从太阳得到。具体方法是:
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上,在地球的后面,建立一空间站,该空间站有一个直径是地球直径114倍的抛物面反光板,该反光板虽然面积达1.67万亿平方千米,但在失重条件下也是不难安装的,从这个大反光镜反射出的光会聚到另一面积与地球截面积相当的‘小’抛物面的焦点处,若两个抛物面的焦点重合,则光束经小抛物面反射后将改变方向,变成一束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强光射向地球,用来推动地球加速。
在地球上我们也安装一个口径略大于地球直径的反光板,反光板的上边沿要高出地球大气层,然后要抽空抛物面上方的大气。射向地球抛物面的强光经反射后会聚于抛物面的焦点,然后发散后分散射向太空。
为了不使空间站由于受到光的反冲作用而相对地球后退,空间站上应安装核动力推进器。这样地球既得到了强大的动力,还不会由于受到强光的照射被烤化。还有,当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的时候,太阳光变弱了,光压变小了,为了保证整个变轨过程在一亿年内完成,我们还需要将反光板的直径进一步提高到地球直径的350倍。”
“太妙啦!真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大家惊呼道。
“当地球沿着大椭圆轨道到达木星轨道的时候,地球的速度已减少到7.40千米/秒,而木星在近似圆形的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为13.06千米/秒,二者速度相差5.66千米/秒,请问二者如何对接?”汤姆生博士提的问题相当专业而且一点都不客气。
“关于对接问题,人们早就有了成熟的理论。自从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以来,就产生了‘月球火箭运动理论’。在该理论中,人们将地—月—火箭的运动简化为三体问题,主要研究从地面发射火箭后,火箭的‘击中月球轨道’、‘绕月飞行轨道’、‘绕地—月飞行轨道’、‘月球卫星轨道’的实现及火箭利用月球引力等问题。我们的地—木对接轨道就像上述理论中的月球卫星轨道,该理论指出,我们可用顺行上升火箭来实现逆行的月球卫星轨道。与此类似,如果我们在近日点将地球的速度加速到38.48千米/秒,那么当地球到达木星轨道时速度将减小到7.40千米/秒,而木星的运行速度为13.06千米/秒,地球相对于木星就有了5.66千米/秒的逆行速度。若此逆行速度恰为木星卫星在此高度处的运行速度(此高度应为距木星中心396万千米),则地球就自然地过渡到绕木星逆行的运动轨道。这个方案是最节省能量的方案,否则的话,我们地球还要多折腾上近亿年。
当然由于太阳和木星引力的共同作用,实际对接过程要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