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三策合一解困厄(2/3)
慰道:“父亲放心,我只要献上张宝的人头,皇帝必然不会计较孩儿抗旨之罪。”
田晏摇了摇头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你也不用安慰为父了,你以为…为父真看不出这其中关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忠孝不能两全时,皇帝希望你选择什么?而你自己又选择了什么?”
沮授也说道:将军要解决的,可不只是抗旨不遵的问题,还有战后能不能继续留在辽东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朝廷有可能会调整太守辖区。何况,将军没有杀黄巾俘虏,将全部俘虏都送去了辽东,朝廷恐怕不会放心。”
“那…该如何是好?”田晏有些沮丧地说道:“咱们在辽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若是换了太守,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看到田晏的样子,田峻也是苦笑了一下。但随即又出言安慰道:“父亲放心吧,古人云:“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话…哪个古人说的?”沮授愣了一下,惊问道。
“呃,这个…古人那么多…我哪知道?”田峻直接耍赖。
顿了一下,田峻又对沮授道:“这个抗旨不遵的擦屁股…哦,不,是善后…善后问题嘛,就交给你了。限你一个月之内,想一个应对之策出来。”
沮授道:“这有何难?何需一个月?”
“莫非,先生已有应对之策?”田峻问道。
“已有三策,三策合一,可解此困,不过…”
“不过什么?”田峻追问道。
“不过,需田元皓和黄忠在辽东配合。”
“具体是…哪三策?”
沮授笑了笑道:“将军只需如此如此…必然无事。”
田峻听了大喜道:“先生拥良平之智,王佐之才也,能得先生相助,峻何其幸也。”
田晏也大喜道:“今日始知公与(沮授字公与)之智如此了得,真让人大开眼界矣。”
说罢,田晏又催促田峻道:“计当速发,事不迟宜,赶快去实施第一策吧:”
田峻点了点头,下令全军休整一晚,于第二天一早起程,浩浩荡荡向兖州战场而去。
而受命去执行三策中的“第一策”的柳毅和成公英,则带了五百骑兵,一人双马,昼夜兼程奔往雒阳。
雒阳朝堂,皇帝和大臣们都是喜气洋洋。
不是因为田峻击杀了张宝,此时,田峻的捷报还没有传到雒阳。
而且,即使田峻击杀张宝的捷报传到雒阳,皇帝和大臣们也不会这么开心,因为…青州离雒阳很远,张宝威胁不到雒阳。
即便是上次田峻在广宗大败张角,歼敌十余万,皇帝和大臣们也没有这么开心过。
皇帝刘宏如此开心,是因为被刘宏寄予厚望的皇甫嵩,经过四个多月的与颍川黄巾的斗智斗勇,终于逮到机会,发动了火烧长社之战,歼敌三万人,杀俘五万,全垒成京观!
终于解除了黄巾军对雒阳的威胁,刘宏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这就是皇帝开心的理由!
大臣们如此开心,是因为皇甫嵩与士族世家的关系极好!
如果说,此时袁槐和杨赐是士族世家们在朝堂上的代表,那么,皇甫嵩就是士族世家在军方的代表。
正因为这个原因,皇甫嵩在出征之前,还借机施压刘宏,让刘宏解除了党禁,赦免了天下党人。
仅仅是因为请求“解除党禁”这个举动,就足以让天下士族世家都支特皇甫嵩。
皇甫嵩能够名传千古,后来更是在唐朝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靠的不是他打仗的本事,而是跪添士族世家的本事!而最为士族世家认可的,便是要挟皇帝“解除党禁”这件事。
皇甫嵩帮了士族,士族也会投李报桃!
此后,士族们便开始赞美皇甫嵩了…
因为舆论是掌握在士族世家这些文化人手上,史书和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都是由士族世家这些文化人写的!
若论打仗的本事,皇甫嵩连给董卓提鞋都不够,以致于后来两人合作在西凉平叛时,副帅董卓因战功远超皇甫嵩这个主帅,深得所有军队将士的拥护,几乎把皇甫嵩给架空了,然后,皇甫嵩和朝廷土族代表们才多次欲置董卓于死地,生生逼出了董卓的叛逆之心!
“陛下,雒阳无忧矣,此次皇甫将军火烧长社,歼敌十余万,蚁贼大帅波才已仓惶逃往阳翟。皇甫将军功勋卓著,不可不赏啊!”袁槐率先为皇甫嵩向皇帝请功道。
一句“雒阳无忧矣”,正中皇帝刘宏的“G”点,让刘宏爽到了…高潮。
刘宏笑着问道:“爱卿以为,当如何赏?”
袁槐道:“功当封侯!”
刘宏又问:“等级如何?”
袁槐道:“如此大功,非封乡候不可。”
刘宏愣着了,这乡候可是不小,大汉朝以军功封乡侯者屈指可数。
何进见状,忙出来反对道:“不妥,那田峻田其泰,击杀檀石槐、槐纵、素利,又在幽、冀两州连番大捷,更是在广宗大败贼首张角的二十万蚁贼主力,到现在也才是个“亭侯”而已。皇甫嵩只是打败了一支蚁贼偏师,怎么可以封乡侯呢?”
大臣们都很愤怒:士族代表发言,你一个屠夫,唱什么反调?
何进这一番话,立即捅了马蜂窝…
杨赐上前一步,愤然道:“朝廷封爵,岂能只看战功?田其泰
田晏摇了摇头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你也不用安慰为父了,你以为…为父真看不出这其中关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忠孝不能两全时,皇帝希望你选择什么?而你自己又选择了什么?”
沮授也说道:将军要解决的,可不只是抗旨不遵的问题,还有战后能不能继续留在辽东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朝廷有可能会调整太守辖区。何况,将军没有杀黄巾俘虏,将全部俘虏都送去了辽东,朝廷恐怕不会放心。”
“那…该如何是好?”田晏有些沮丧地说道:“咱们在辽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若是换了太守,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看到田晏的样子,田峻也是苦笑了一下。但随即又出言安慰道:“父亲放心吧,古人云:“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话…哪个古人说的?”沮授愣了一下,惊问道。
“呃,这个…古人那么多…我哪知道?”田峻直接耍赖。
顿了一下,田峻又对沮授道:“这个抗旨不遵的擦屁股…哦,不,是善后…善后问题嘛,就交给你了。限你一个月之内,想一个应对之策出来。”
沮授道:“这有何难?何需一个月?”
“莫非,先生已有应对之策?”田峻问道。
“已有三策,三策合一,可解此困,不过…”
“不过什么?”田峻追问道。
“不过,需田元皓和黄忠在辽东配合。”
“具体是…哪三策?”
沮授笑了笑道:“将军只需如此如此…必然无事。”
田峻听了大喜道:“先生拥良平之智,王佐之才也,能得先生相助,峻何其幸也。”
田晏也大喜道:“今日始知公与(沮授字公与)之智如此了得,真让人大开眼界矣。”
说罢,田晏又催促田峻道:“计当速发,事不迟宜,赶快去实施第一策吧:”
田峻点了点头,下令全军休整一晚,于第二天一早起程,浩浩荡荡向兖州战场而去。
而受命去执行三策中的“第一策”的柳毅和成公英,则带了五百骑兵,一人双马,昼夜兼程奔往雒阳。
雒阳朝堂,皇帝和大臣们都是喜气洋洋。
不是因为田峻击杀了张宝,此时,田峻的捷报还没有传到雒阳。
而且,即使田峻击杀张宝的捷报传到雒阳,皇帝和大臣们也不会这么开心,因为…青州离雒阳很远,张宝威胁不到雒阳。
即便是上次田峻在广宗大败张角,歼敌十余万,皇帝和大臣们也没有这么开心过。
皇帝刘宏如此开心,是因为被刘宏寄予厚望的皇甫嵩,经过四个多月的与颍川黄巾的斗智斗勇,终于逮到机会,发动了火烧长社之战,歼敌三万人,杀俘五万,全垒成京观!
终于解除了黄巾军对雒阳的威胁,刘宏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这就是皇帝开心的理由!
大臣们如此开心,是因为皇甫嵩与士族世家的关系极好!
如果说,此时袁槐和杨赐是士族世家们在朝堂上的代表,那么,皇甫嵩就是士族世家在军方的代表。
正因为这个原因,皇甫嵩在出征之前,还借机施压刘宏,让刘宏解除了党禁,赦免了天下党人。
仅仅是因为请求“解除党禁”这个举动,就足以让天下士族世家都支特皇甫嵩。
皇甫嵩能够名传千古,后来更是在唐朝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靠的不是他打仗的本事,而是跪添士族世家的本事!而最为士族世家认可的,便是要挟皇帝“解除党禁”这件事。
皇甫嵩帮了士族,士族也会投李报桃!
此后,士族们便开始赞美皇甫嵩了…
因为舆论是掌握在士族世家这些文化人手上,史书和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都是由士族世家这些文化人写的!
若论打仗的本事,皇甫嵩连给董卓提鞋都不够,以致于后来两人合作在西凉平叛时,副帅董卓因战功远超皇甫嵩这个主帅,深得所有军队将士的拥护,几乎把皇甫嵩给架空了,然后,皇甫嵩和朝廷土族代表们才多次欲置董卓于死地,生生逼出了董卓的叛逆之心!
“陛下,雒阳无忧矣,此次皇甫将军火烧长社,歼敌十余万,蚁贼大帅波才已仓惶逃往阳翟。皇甫将军功勋卓著,不可不赏啊!”袁槐率先为皇甫嵩向皇帝请功道。
一句“雒阳无忧矣”,正中皇帝刘宏的“G”点,让刘宏爽到了…高潮。
刘宏笑着问道:“爱卿以为,当如何赏?”
袁槐道:“功当封侯!”
刘宏又问:“等级如何?”
袁槐道:“如此大功,非封乡候不可。”
刘宏愣着了,这乡候可是不小,大汉朝以军功封乡侯者屈指可数。
何进见状,忙出来反对道:“不妥,那田峻田其泰,击杀檀石槐、槐纵、素利,又在幽、冀两州连番大捷,更是在广宗大败贼首张角的二十万蚁贼主力,到现在也才是个“亭侯”而已。皇甫嵩只是打败了一支蚁贼偏师,怎么可以封乡侯呢?”
大臣们都很愤怒:士族代表发言,你一个屠夫,唱什么反调?
何进这一番话,立即捅了马蜂窝…
杨赐上前一步,愤然道:“朝廷封爵,岂能只看战功?田其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