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三品郡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她并不在乎一颗夜明珠,而是里面的莲花纹是她最爱的,却不想有一次拿在手上把玩时,被死了的韦氏瞧见了,最后她没了那颗夜明珠。  

她生气啊,那时,她是一国皇后,是一位太子,一位皇子的母亲,却连自己心爱的珠子都保不住,说出来真正是丢脸!  

杜华没想到一颗珠子竟然引出上一辈的恩怨来。  

“太后娘娘,这颗珠子是越星世子送我的,而他又是越月郡主送的…”  

杜华向太后娘娘述说了她得了这颗珠子的经过。  

“你的意思是这珠子是有心人故意要通过七王府转到你手上来…”太后娘娘沉思。  

“是,我先前还不是太确定。”  

杜华点头,既然就是那颗珠子,那么她就能完全确定了。  

“太后娘娘,这珠子就物归原主吧,放在我手上只会徒生了事端。”杜华将夜明珠递给太后娘娘。  

“好!”太后点头,没有推迟,“于佩,收下放好。”  

太后娘娘是觉着有什么事由她来承担总归比小姑娘一个人担着好。  

而杜华觉着既然本就是太后娘娘的东西,那就还给她。  

杜华回了葫芦巷,晚上,她再次收到了阿黑带来的消息,唐三郎在信中说的与给皇上的军折着不多,说自己打了胜仗,也没受伤,只是很有些想念她…等等。  

不过,在信末特地提了杏花村唐家一家人被烧死,而唐四郎已经进京的事,并叮嘱杜华,让她帮忙照顾唐四郎一二,哪怕是留在京中和杜小武一起学武都好,别让他去军中寻他。  

其实,唐三郎没法说的是,他担忧唐四郎会像上一辈子那样跟随他,并为他受伤丢了手臂,他不想他重蹈覆辙,只想他这一辈子平平安安的过普通人的生活。  

听说杏花村唐家一家子一夜间被烧死,杜华吃惊的同时与李氏和杜大柱说了此事,二人听了也唏嘘不已,也不知道是做多了恶受了上天的报应,还是就是那一家子的宿命,居然除了唐三郎和唐四郎兄弟二人,一家子就那么的死了。  

次日,是休沐时间,几个上学的人都不用上学了,一大家人便都来了葫芦巷聚一聚。  

杜华没去医馆,在家中帮着做饭,做几个她拿手的好菜。  

不想,宫中突然来了人,除了几个小太监,领头的人是李公公。  

“小神医,准备接旨。”  

李公公手中拿着明黄的圣旨,笑意盈盈对杜华道。  

接旨?  

杜华惊讶了一下,其他人也很吃惊。  

已经不是第一次接皇上的旨意,杜家兄妹都有经验,很快便都摆了香案,一家人都跪着。  

既然旨意是给杜华的,杜华当仁不让的跪在了第一个,只是暗暗想着也不知道皇帝老儿又是在作什么妖?  

是好事,还是坏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李公公清了清嗓子,展开手中的圣旨念读起来。  

直到李公公念完毕,杜华还傻夫夫的跪着,而她身后一家要也同样呆若木鸡。  

为啥?  

他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因为皇上不但赐封杜华为“安国郡主”,而且还赐了府邸,以及封地。  

封地不大,直接将杜华的家乡青山县整座县城赐给了她。  

这可是东凌国建国以来第一位被赐封的异姓郡主,且是有实权有封地的郡主。  

皇上他想不通了?  

还是疯了?  

自以为自己并没有做多大贡献的读华腹诽着。  

她哪知道皇上的心思,因为遇到杜华兄妹二人,皇上觉得国事越来越顺,又加上国师大人提点的话,对国运有帮助的人是青山府的人,且又来了京城,这不由得他怀疑就是杜华兄妹二人。  

且,不论是抽水车,还是精细盐的事,杜华的身影更多了些。  

现在,杜华救了太后娘娘的性命,而她的未婚夫在边疆又大败大魏的军队,怎么着,他都觉得小神医就是他心中要找的人。  

但是鉴于国师大人的话,他不能向任何人说出自己的猜测,只能放在心里。  

他还怀疑唐三郎就是他失踪的太子,就算不是,他也是保卫东凌的大将军,这样一个身有福运的女子嫁了他,那都是东凌国之福。  

再说,他的此举也能让太后娘娘高兴,一举数得,他何乐而不为?  

“小神医,接旨谢皇恩啊!”  

李公公见一家人傻夫夫的,笑着提醒。  

“哦。”  

杜华立即接过圣旨,三呼万岁谢过皇恩浩荡。  

起身后,杜华着秋水拿了好几个荷包,一个荷包里放了好几张百两银票,是给李公公的,其他里也放的是银元宝,赏那个同来的太监的。  

被赐郡主是大喜事,李公公和小太监们恭喜杜华和她的家人的同时,很爽快的收下了她的荷包。  

李公公还得回宫回禀,没在杜华家呆多久,只喝了杯清茶,不过该交待都交待了,说是郡主一应制服,佩饰,腰牌…什么的内务府已经奉旨意吩咐下去了,正在赶制中,等东西送来,杜华再进宫谢恩也不迟。  

李公公走了,葫芦巷哄动起来,杜华一家高兴得不行,杜大柱伸着老手颤抖着摸着明黄的圣旨,“花儿,这是真的吧?”  

杜华笑,指着圣旨道:“爹,当然是真的了!你看看上面的印章…那是皇上的,还有你看那龙,绣得多精致…”  

李氏也在一旁笑,她倒是比杜大住淡定多了,“我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