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得什么宝贵经验。  

田信去岭南经营根本,巩固基础;庞林经营鹿门山也是同样意在长远发展。  

只要鹿门山在大汉站稳跟脚,那庞氏家族就立于不败之地。  

今后哪怕改朝换代,鹿门山学子维护之下,庞氏家族也能代代公卿,屡世公侯。  

这是改私学、族学为公学的一大步,必须要支持;这种学阀出现也是必然,随着公学授学的科目增多,知识的不断发展,这种学阀很难维系专断的地位。  

不似经学各家,握着几乎垄断的学术地位,世代掌握某一部经的解释权。  

随着生产力恢复,各种私学、族学肯定会寄生到新的公学体系里,庞家只有先发优势,远远达不到一骑领先。  

庞林离去后,关兴凑上来,询问:“兄长,夏侯国筹建可有眉目?”  

田信左右看一眼没见到关羽身影,就说:“不宜在此讨论,还需等陛下归来。若是陛下首肯,我便迁丹阳铁坊于夏侯国。”  

说着做笑:“倒是宋国究竟要选在丹阳郡,还是吴郡,这么悬而不决,也非长久之计。”  

关兴也跟着笑笑,从影响力、财富、人口方面来看,改吴郡为宋国,好处最大。  

吴郡有盐场,早晚会跟盐铁专营的政策撞上。  

可选一个山民密集的丹阳郡,又有些亏…关羽本人也在为此为难,在汉朝廷利益、宋公国利益之间做犹豫。  

关兴稍稍敛笑:“兄长尽收南海之利,可会煮盐?”  

“我既是南海之主,如何不能取南海之盐?”  

对此关兴沉默以对,岭南的食盐几乎影响不到荆湘,两汉又是对岭南持散养状态;而吴郡、淮南的食盐,则是朝廷重要的盐场,周围又人口密集,盐税收益实在是太大,大的可以发动一场七国之乱。  

所以自家老头儿肯定会舍弃盐场,选地域广袤,丘陵较多的丹阳郡。  

不是爱不爱钱的事情,而是受田信影响,这种妥协、委曲求全的态度让他有些不舒服。  

有一种因噎废食,仿佛担心手拿刀会杀人犯法,就把手砍掉的荒谬感。  

天真的小脑袋里,只有这么点不满,还没有想更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