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京中生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年中举,虽没有像儿子一样六元及第,能在乡试中排第三也是非常利害了。  

宋二才放榜之后就回乡去了。  

难得归来,又碰上乡试,他肯定得好好回去庆祝一番。  

加之常氏要回去看爹娘,夫妻俩便打算在平阳住上两月,等过了年再回京中备考会试。  

宋添有公务在身,忙完乡试的事就跟朝廷的队伍回来了。  

来到京中的第六个年头,这个年过得甚是冷清。  

阿绣虽然让下人们将应该做的都做全了,可府里没人,除了他们一家四口连个嗑话的都没有。  

正月底陆薇发动了,很快生下一个女儿。  

之后是三年一次的会试,宋二才带着常氏从平阳归,同行的还有姜鹏。  

这两人不知道是不半路遇上的,总之凑到一起了。  

姜鹏回来的时间巧,知道自己又多了个孙女很是高兴。  

二月中,会试开始。  

宋二才乡试排了第三,会试也毫无疑问地过了,排名在四十几。  

能有这个排名四月的殿试得个进士不是问题。  

宋二才已经满足了,能进一次皇宫,成为天子门生,近距离见一见天颜,此生便无遗憾。  

四月的殿试很快便放了榜,宋二才中了一甲进士,之后去了国子监任了个从八品小助教,不出意外以后也是教书育人了。  

去国子监是宋二才自己递贴补的缺。  

他是一甲进士,按理有更好的地方跟前程,可想到儿子也在朝中,加之自己一直对朝堂上的事情不感兴趣,现在既然圆了梦,不如按心中所想,去教书育人。  

宋家对他的决定都很支持,常氏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足,对丈夫并没有什么要求。  

转眼又是两年。  

宋添再次成为乡试副考,七月初随朝廷的队伍前往湖州。  

这是他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不过上次是赈灾。  

这次外出宋添本不想去,无奈担子落到自己肩上。  

临行前他专程找了姜博渊喝酒,将父母妻儿交给他看护。  

姜博渊握着酒杯斜了他一眼,“那人已经快给我们逼到墙角了,你还在担心些什么?”  

宋添不安道:“我怕鱼死网破。”  

姜博渊一怔,之后点头,“放心吧,都是有妻有子的人了,我知道该怎么做。”  

宋添走后,姜博渊直接将妻儿送到宋府,之后他经常宿在衙门之中,并不时常过去。  

这几年来姜博渊的职位没变,却处处被庄文帝重用。  

姜家前面两个儿子已经回了边疆,功绩上不来,还没有他的前途明朗。  

八月中,正当各州府乡试开始之时,京中却出现了一件大事。  

庄文帝秋猎时遇刺下落不明,朝无国君,京中大乱。  

在出事的当天晚上,御林军便以捉拿刺客为由,将整个京中封了起来。  

宋府。  

宋二才回来的时候已是深夜。  

他进门便有小厮在等着,说是家里的人都没睡,全在正堂等他。  

宋二才过去了,发现除了孩子大人们都在。  

陆薇第一个站了起来,看样子急得不行。  

这次秋猎姜博渊也去了,到现在也没个消息。  

“二郎,外面情况如何?”  

常氏也是惊恐难安,京中变天,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宋二才抹着额头上的汗,“到处都有人盘查询问,想出城是不可能了,这些天国子监也闭了馆,别的什么都不好说,咱们还是好好在府上待着,不要外出。”  

宋二才现在连早朝都没资格上,对朝中那些事情一知半解。  

阿绣拧了拧眉,说道:“爹,先将院里的护卫招集起来吧,我怕夜里会出什么事。”  

宋二才想了想点头。  

“你们都各自回去休息吧,那些事情我会处理。”  

宋二才说完很快就走了。  

阿绣想安慰大家两句,转头却见陆薇眼睛红了。  

“你别担心,他会没事的。”  

阿绣将人扶住,带着她慢慢向后院。  

陆薇望了外面漆黑的夜色,轻点了下头。  

她在这里忧心也无济于事,好好护住两个孩子,别给他带来麻烦才是真。  

相信博渊吉人自有天相。  

三人各自回院,可这种时候又有谁能睡得着觉。  

阿绣回房看了看两个孩了,后面端了壶热茶在矮榻上看起书来。  

凌晨,院外传来了杂乱无章的喊杀。  

阿绣合上书拉门出去,刚好在院了里碰上了匆匆而来的宋二才。  

“带着孩子上暗室,外面已经乱了,很可能会波及到咱们。”  

宋添已经好几年没挪过位了,品阶其实并不算高,可他是天子红人。  

“我知道了。爹,你也别在外面待着,小心为上。”  

在京中只要有点面积的大宅子少不得会有暗室暗道,为的也就是像现在这种紧要关头。  

阿绣很快让丫鬟跟奶娘抱着两个孩子,提着几包早已经收拾好的金银细软,趁着夜色去了大厨房那边的暗室。  

这间暗室修在后院的大厨房下面,为的也是补给时方便。  

阿绣将两个孩子送到地下室门口,转身又去接常氏跟陆薇。  

当所有人都聚集在地下室,宋二才匆匆来了趟,带人送来食物跟御寒物资。  

“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你们都不要出来。”  

宋二才说完又转身走了。  

常氏伸手,本想要说点什么,结果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