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刻碑正气歌(1/2)
以木桩当刀使!
马超听得一怔,随即哈哈笑道:“好,等你找到了你的刀,让我试试你的刀法!”
韩平也知道马超是好武之人,大笑道:“一言为定,输了请喝酒!”
一天之后,王嵩来到了范阳,第一时间便召见了韩平和韩镇兄弟。
听说了韩镇的谋略,王嵩大为赞赏,称其为智将。听说韩平手撕活人,将曹军大将撕成两半,王嵩更是大为惊叹,连称其为猛士。
典韦马超心中有些不服,私下找韩平较量,竟然都只是打成平手,就算要分胜负,也是一百招之后的事情了。
王嵩又收得猛将,心中大喜,封韩镇为嘉义将军,封韩平为嘉勇将军。
之后,王嵩让人收拢袁军起义的战俘,共得二万五千多人。
王嵩将这二万五千人单独成立一军,以韩镇为主将,韩平为副将。
这二万五千多人,都是历经了多次大战幸存下来的老兵,也堪称是一支精锐之师了。
军队整顿完毕,王嵩留下臧霸领三万人守范阳,然后带着本部六万多人加上韩镇的二万五千人,共约九万人,浩浩荡荡,一路向北去寻李典张郃决战。
大军经过韩猛墓地时,王嵩下令扎营休整,举办隆重的仪式祭奠韩猛,又令人做了一块三米多高的大碑,王嵩亲自提笔在石碑上写上“河北义士韩猛之墓”几个大字,并在碑上刻了一首简约版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国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韩猛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韩镇和韩平及二万五千投效的袁军,尽皆感动落泪,痛哭失声。
王嵩一首《正气歌》风糜天下,鬼神辟易。据说,如果有人走夜路怕鬼,只要念着这几句诗,便鬼神不敢靠近。
涿郡城外的李典和张郃,因城外屯扎着颜良的三万钢甲狼骑而不敢贸然攻城。
颜良因受到王嵩要求拖着曹军的命令,也不向曹军主动进攻。
李典见城外的颜良和城内的文丑都没有动作,反而着急起来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隽义啊,情况有些反常啊,这颜良怎么这么安静?”李典有些担忧地说道。
“王嵩不是说过“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吗?要不,咱们主动点打他一下,看看他的反应?”张郃回复道。
“哈哈,好一个“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隽义说得对,我们安排二万人看着城内的文丑不要出来捣乱,出动八万人把颜良揍一顿再说。”
两人一合计,由蒯越领二万步兵在城外监视文丑,张郃带四万骑兵从右翼进攻颜良,李典带四万步兵在左侧列阵而进夹击颜良。
颜良见李典张郃领兵来战,便分兵一万给马岱道:“我们的目的是拖着敌军,不是与敌军决战。因此,我决定亲领二万骑抵着张郃四万骑,你领一万骑去杀李典的步兵。
交战时间以一个时辰为限,一个时辰之后,无论战果如何,都要退出战场,前来接应我,然后一起退后二十里下寨。”
“那如果曹军转身攻城怎么办?”马岱问道。
“如果曹军攻城,我们袭其后营,曹军便不敢专心攻城,再加上城内文丑也还有两万多人,可保无虞。”
马岱叹服,遂领一万钢甲狼骑迂回到李典的曹军侧后,向李典的方阵发动进攻。
李典见马岱骑兵来战,立即以密集的长枪阵相对。
马岱冷冷一笑,带着骑兵冲向长枪阵,在快到长枪阵时,马岱一拔战马,在枪阵前划了一道弧线,用连弩射出一篷篷密集的箭雨,将曹军的长枪阵“啃”下一大块区域。
李典忙令弓弩手上前,等立好弩阵时,马岱的骑兵又跑到另外一个方阵,用同样的战术“啃”下一大块区域。如此往复,让曹军死伤累累。
即便李典的弓弩手与马岱的骑兵对射,因马岱的骑兵五矢连弩射程超过普通弓箭,又占了射速快的优势,李典的弓弩手也打不过马岱的骑兵。
李典令盾兵上前,马岱则采用抛射。
最后李典下令变阵,以盾弩枪结合,列成空心方阵,马岱才收兵扬长而去。
与马岱的轻松写意不同,颜良的两万钢甲骑对上张郃的四万骑兵,却是场毫无花巧的硬战。
双方一开始便是骑兵对冲,远的用弩射,近的用刀砍。颜良带领的钢甲骑胜在装备精良,而张郃的骑兵则胜在人多,两万打四万,短时间内竟打了个旗鼓相当。
从短期看,因颜良一方的钢甲对刀剑起到很好的防御,张郃骑兵的伤亡远大于颜良的骑兵,但时间一长,颜良做为人少的一方就会因得不到休息而力乏。这就是为什么颜良让马岱只打一个时辰就来接应自己退出战场的原因。
做为久经沙场的大将,张郃对双方的优劣洞若观火,因此,一直忍耐着较大的伤亡而不肯罢兵。
打了约一个时辰,看到颜良的骑兵已不复刚才的锐气,张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就
马超听得一怔,随即哈哈笑道:“好,等你找到了你的刀,让我试试你的刀法!”
韩平也知道马超是好武之人,大笑道:“一言为定,输了请喝酒!”
一天之后,王嵩来到了范阳,第一时间便召见了韩平和韩镇兄弟。
听说了韩镇的谋略,王嵩大为赞赏,称其为智将。听说韩平手撕活人,将曹军大将撕成两半,王嵩更是大为惊叹,连称其为猛士。
典韦马超心中有些不服,私下找韩平较量,竟然都只是打成平手,就算要分胜负,也是一百招之后的事情了。
王嵩又收得猛将,心中大喜,封韩镇为嘉义将军,封韩平为嘉勇将军。
之后,王嵩让人收拢袁军起义的战俘,共得二万五千多人。
王嵩将这二万五千人单独成立一军,以韩镇为主将,韩平为副将。
这二万五千多人,都是历经了多次大战幸存下来的老兵,也堪称是一支精锐之师了。
军队整顿完毕,王嵩留下臧霸领三万人守范阳,然后带着本部六万多人加上韩镇的二万五千人,共约九万人,浩浩荡荡,一路向北去寻李典张郃决战。
大军经过韩猛墓地时,王嵩下令扎营休整,举办隆重的仪式祭奠韩猛,又令人做了一块三米多高的大碑,王嵩亲自提笔在石碑上写上“河北义士韩猛之墓”几个大字,并在碑上刻了一首简约版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国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韩猛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韩镇和韩平及二万五千投效的袁军,尽皆感动落泪,痛哭失声。
王嵩一首《正气歌》风糜天下,鬼神辟易。据说,如果有人走夜路怕鬼,只要念着这几句诗,便鬼神不敢靠近。
涿郡城外的李典和张郃,因城外屯扎着颜良的三万钢甲狼骑而不敢贸然攻城。
颜良因受到王嵩要求拖着曹军的命令,也不向曹军主动进攻。
李典见城外的颜良和城内的文丑都没有动作,反而着急起来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隽义啊,情况有些反常啊,这颜良怎么这么安静?”李典有些担忧地说道。
“王嵩不是说过“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吗?要不,咱们主动点打他一下,看看他的反应?”张郃回复道。
“哈哈,好一个“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隽义说得对,我们安排二万人看着城内的文丑不要出来捣乱,出动八万人把颜良揍一顿再说。”
两人一合计,由蒯越领二万步兵在城外监视文丑,张郃带四万骑兵从右翼进攻颜良,李典带四万步兵在左侧列阵而进夹击颜良。
颜良见李典张郃领兵来战,便分兵一万给马岱道:“我们的目的是拖着敌军,不是与敌军决战。因此,我决定亲领二万骑抵着张郃四万骑,你领一万骑去杀李典的步兵。
交战时间以一个时辰为限,一个时辰之后,无论战果如何,都要退出战场,前来接应我,然后一起退后二十里下寨。”
“那如果曹军转身攻城怎么办?”马岱问道。
“如果曹军攻城,我们袭其后营,曹军便不敢专心攻城,再加上城内文丑也还有两万多人,可保无虞。”
马岱叹服,遂领一万钢甲狼骑迂回到李典的曹军侧后,向李典的方阵发动进攻。
李典见马岱骑兵来战,立即以密集的长枪阵相对。
马岱冷冷一笑,带着骑兵冲向长枪阵,在快到长枪阵时,马岱一拔战马,在枪阵前划了一道弧线,用连弩射出一篷篷密集的箭雨,将曹军的长枪阵“啃”下一大块区域。
李典忙令弓弩手上前,等立好弩阵时,马岱的骑兵又跑到另外一个方阵,用同样的战术“啃”下一大块区域。如此往复,让曹军死伤累累。
即便李典的弓弩手与马岱的骑兵对射,因马岱的骑兵五矢连弩射程超过普通弓箭,又占了射速快的优势,李典的弓弩手也打不过马岱的骑兵。
李典令盾兵上前,马岱则采用抛射。
最后李典下令变阵,以盾弩枪结合,列成空心方阵,马岱才收兵扬长而去。
与马岱的轻松写意不同,颜良的两万钢甲骑对上张郃的四万骑兵,却是场毫无花巧的硬战。
双方一开始便是骑兵对冲,远的用弩射,近的用刀砍。颜良带领的钢甲骑胜在装备精良,而张郃的骑兵则胜在人多,两万打四万,短时间内竟打了个旗鼓相当。
从短期看,因颜良一方的钢甲对刀剑起到很好的防御,张郃骑兵的伤亡远大于颜良的骑兵,但时间一长,颜良做为人少的一方就会因得不到休息而力乏。这就是为什么颜良让马岱只打一个时辰就来接应自己退出战场的原因。
做为久经沙场的大将,张郃对双方的优劣洞若观火,因此,一直忍耐着较大的伤亡而不肯罢兵。
打了约一个时辰,看到颜良的骑兵已不复刚才的锐气,张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