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难解(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有回旋的余地。  

相反,他如果把这件事捅出去,变的从暗地里到了明面上,那就真的把活棋变成了死棋了。  

一旦真正的站在了对立面,以三皇子这种位置所掌握的力量,只怕一个不慎,他们就将身死当场。  

所以,这件事哪怕有种种的疑云,现在有着种种的危机,也不能明着宣扬出去。  

可是,就这么不做,又不行。  

“告诉大家,外松内紧,接下来的时间里,要一直保持充足的警惕心,做好应对一切情况的准备。”  

李明严肃的对着众人开口,说完又眯了眯眼睛:“咱们现在还有多少能飞回京城的信鸽?”  

“还有五只。”  

一边的王光允跟着开口。  

“留两只,剩下的全都准备好,待我写信送到京城。”  

李明想了想,立即开口吩咐。  

随后让人取了纸笔,当场就在车架上写了起来。  

王光允见状,立即去队伍之中将能往返京城的信鸽都取了过来,等待着李明的书写完毕。  

“陛下亲启,臣李明回乡途中,忽遇刺客九名,其武功极高,皆为先天中后期境界,且掌握法术,实力非凡,能飞遁而去,难以防范,臣之命微,不足道哉,然臣此行回乡,乃为训练兵马,筹备征讨匈奴之事,恐因臣之微命误了出兵之大业。”  

“臣想,臣之军队固然渺小,但是征讨匈奴之力量,每一分都是重大的,此实乃万死难逃其疚,为此后练兵事顺,望陛下烦心调遣高手镇守,以震宵小。”  

李阳用小字飞快的在纸张上写了信,一连写了三封,等待墨迹干了之后分别卷成纸卷塞到了信鸽腿上的信桶里。  

“为防意外,有劳师父,师伯您两位跟着看一下。”  

将信写好之后,李明笑着对着前面的师伯和师父说道。  

让皇上派遣一些高手过来,这就是李明想到的解决办法。  

这个高手有多高,李明不知道,但是只要是皇上亲自派过来的高手,哪怕只是一个一流武者,那也是表明了态度。  

有皇上派遣的高手在,这就是一个保护他的态度,谁要是在有皇上派遣的高手镇守的情况下,还对他发动袭击,那就不是对他李明出手这种小事了,而是挑动皇权的大事。  

到时候不用李明费心思,庞大的皇室力量就会倾巢而动,瞬间将其碾为齑粉。  

如此,就算他们的实力还没发展起来,倒也不必担心再遇到什么难以抗衡的敌人危机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心思…李明特意提及了他们会飞遁之法的事情,就是有一个讨要相应法术的意思————我遇到的刺客都会这种法术了,我要是没有相对的应对手段,那岂不是很危险?  

就是不知道皇帝给不给了,如果要给,李明想,很大概率会随着这个被派来的高手一起到来,让他们学会。  

至于皇帝信不信…他没有怀疑的理由。  

这些信鸽都是特别培养,一旦飞到京城,并不会飞到李明府邸,而是直接到了皇家信鸽站,以李明如今在皇上这里的地位,他必然不会以为自己闲着没事诳了个谎这么骗他。  

至于具体会怎么做,就要看建明皇帝是怎么想的了。  

李明心中思索的时候,看了他写的信的其余几人脸上也都露出了笑容,显然李明信中的含义他们也都明白了,此刻听了李明的话,刘青石和徐进立即点了点头。  

鸽子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捕食者的威胁,如鹰、猫等,这可能导致它们惊慌失措并丢失方向,乃至丢失性命,为了保证这三只鸽子能够顺利飞回去,所以有必要护送一段时间。  

而且还不止于此,还有猎人的捕猎,暗地里可能隐藏的敌人见到性格飞走出手将信鸽打死等等问题。  

在鸽子起飞的时候最容易引起瞩目,所以在这个时候护送一段距离是很明智的选择。  

特别是有先天高手护送,那更是万无一失。  

“我们现在的赶路时间可比鸽子快多了。”  

听到李明的话,刘青石和徐进脸上都带了一抹笑意,他们两人和王横梁是队伍之中的核心力量,护送鸽子虽然重要,但是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样重要,所以不可能全都出去。  

留实力最强的王横梁在,他们两个出去送鸽子是最好的选择。  

“你们在途中走慢一些,到了驿站多休息一些时间,等我们把鸽子往那边多送送再回。”  

刘青石说了一句,就和徐进一起将三个格子带在了身上,随后身法一运,快速的向着京城的方向前行而去。  

他们不可能将鸽子直接带到京城,但是却能在半天时间内带到一个很近的距离,从而大大增加鸽子的安全性,以他们现在的修为和法力,以及轻身功夫的造诣,还有实力,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李明目视着师傅和师伯从视线之中消失,随后看了看在队伍末尾跟着的聚义山庄一行,与师傅,师伯,师叔从他们老窝里带来的一群马,三十多架马车,一堆粮食,布匹银钱,默默的又回到了马车里。  

“师叔,接下来你我就坐在一起,王光允,你与赵秀一同乘坐马车走在我们前面,让刘壮刘武准备三辆一样的马车走在中间,里面坐上几个汉子,咱们得马车在这些马车的附近就行,然后再让他们同乘马车走在我们后面。”  

李明回到马车里,想了想,再度调整了一下他们的位次,听到李明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