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三、回大女君,俺叫阿良(3/4)
经被人陪伴过了,当年他也是最年轻的模样,哪怕后面走的早,老身也无憾了。檀郎,那你呢?你还在等什么?
“让年轻一代守在老一代旁边,一代接一代,那好的光阴岂不全虚度去了?你们年轻人就该走出去闯荡,去找心上的人,做心上的事,不要常和暮气沉沉的老人呆在一起,能回来看一眼、吃顿饭就够了…这不是什么孝不孝顺的事。
“当初阿山就是这样,总闷在家附近陪老身,是老身把他赶下了山,让他去城里闯荡,做些年轻人的事,若遇到喜欢的小娘也去追…后面他便遇到了檀郎你,死死跟随你。”
柳母说到此处,有些哽咽,眼睛泛红。
却忍着某种悲伤,朝同样含泪的阿青叮嘱:
“你也一样,这些话也是交代给你听的。”
阿青“扑通”一声,在老妇人膝前跪地,情难自禁:
“阿娘!”
欧阳戎缓缓站起身,用最温柔的语气哄着面前的老妇人。
“阿娘,我知道了,这就去。”
老妇人抹泪:
“好!去吧,孩子。”
欧阳戎转过头,朝芸娘道:
“把傍晚寺里送来的僧衣,和我包袱一起拿来。”
他又朝阿青道:
“阿青去收拾行李,我随你一起过去,有些话和你说…”
阿青立即站起身,去往房间。
芸娘闻言一愣,站起身,两手有些无措的抓起围裙:
“现在就走吗,要不等明日再下山。”
她有些关心的看了眼外面:
“外面还在下雨哩,好像一时半会歇不了,雨天山路不好走…”
柳母望了眼芸娘。
后者立即合上嘴,低头去取欧阳戎的行李。
欧阳戎去了阿青房间,似是帮她收拾东西。
桌前只剩下老妇人,浑浊眼睛盯着炽热的炭火发呆,不知在想什么。
芸娘最先返回,拎着一只小包袱,与一迭藏蓝僧衣。
小包袱很轻,看外形似乎里面装有一份卷轴,没有其它衣物…芸娘好奇侧目。
约莫一炷香后,
欧阳戎与阿青一前一后返回主屋。
欧阳戎将手提的碎花包袱,交还阿青。
柳母、芸娘看见,阿青抱着包袱,小脸严肃,直直看着前方欧阳戎的背影。
她右手裙袖下隐隐藏着一只小拳头,紧紧攥握。
芸娘看了看碎花小包袱,上前询问:“只有小姑的行李吗,小姑给檀郎缝的那几件儒衫呢?”
阿青没有看她,摇了摇头。
芸娘与柳母循着阿青的目光看去。
发现欧阳戎已行至桌边,背对众人,从自己包袱中取出一份卷轴,摊开在桌上。
“珑玲——”
儒衫青年单手拔下发冠上的白簪子,放入画中。
又接连取下腰间裙刀、玉佩,还有怀中的龙虎丹盒等物,一齐放入画中。
接着,开始脱下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也是一样,装入画中。
欧阳戎黑发披散,换上了藏蓝僧衣,伸手从卷轴中掏出一物,放置在桌面上。
他重新把卷轴塞入怀中,转过身来。
欧阳戎单手抚摸桌上那物,一脸平静的问阿青:
“东西呢?”
阿青右手伸出袖口,小拳头紧攥着什么。
他说:
“摔了。”
阿青右手一翻,拳头松开,一物笔直坠地。
芸娘与柳母眼神好奇,看见此物似是一块紫色玉石,隐隐有些熟悉。
噼啪——!
一声脆响,紫玉摔的粉碎。
众目睽睽下,四分五裂的碎玉,紫色渐渐褪去,还原为原有的乳白玉色。
“这、这是…”
芸娘与柳母对视一眼,恍然想到了什么。
她们与阿青一样,眼神齐刷刷的望向桌边换上僧衣的青年。
他已拿起手边的青铜狐具,低头戴在脸上,看不清具体的表情。
下一霎那,桌边的欧阳戎消失不见。
原地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木讷青年,身着同一件僧衣,但那张木讷的消瘦脸庞却令三女无比熟悉。
“阿山”偏头,看了眼她们。
阿青忽然喊道:“阿兄。”
柳母、芸娘不受控制的往前迈步,走了两步,接连顿住。
她们停在原地,深呼吸一口气,默契的没再上前。
木讷青年低头走向阿青,接过了她怀中包袱,来到少女的身后立定。
似是等待起来。
屋内悄然无声,众人屏气凝神。
“阿山”低头。
阿青站在最前面,眼睛盯着前方紧闭的木门。
一炷香过去了…两柱香过去了…
整个屋子依旧悄然无声,只有外面的风雨声,越来越烈。
今夜是一场大雨。
屋中央的火炭烧的正红,缓缓留下层层余灰,覆盖在表面,遮掩火红炭身。
“哐当——!”
院内陡然一阵夜风刮来,撞开了原本紧闭的门扉。
汹涌山风带着斜雨闯入屋中。
原被炭火烤得暖和的屋子陡然凉飕飕起来。
四人衣袖飘舞,盘中木炭褪去“灰衣”,红如烙铁。
离门最近的芸娘,下意识上前一步,就要掩门。
身子却在门前停顿。
门外缓缓走来一道高大的金发身影。
她迈入屋内,碧眸环视众人。
视线落在瘦竹竿少女的身上。
用独属于混血胡姬的生硬雅言
“让年轻一代守在老一代旁边,一代接一代,那好的光阴岂不全虚度去了?你们年轻人就该走出去闯荡,去找心上的人,做心上的事,不要常和暮气沉沉的老人呆在一起,能回来看一眼、吃顿饭就够了…这不是什么孝不孝顺的事。
“当初阿山就是这样,总闷在家附近陪老身,是老身把他赶下了山,让他去城里闯荡,做些年轻人的事,若遇到喜欢的小娘也去追…后面他便遇到了檀郎你,死死跟随你。”
柳母说到此处,有些哽咽,眼睛泛红。
却忍着某种悲伤,朝同样含泪的阿青叮嘱:
“你也一样,这些话也是交代给你听的。”
阿青“扑通”一声,在老妇人膝前跪地,情难自禁:
“阿娘!”
欧阳戎缓缓站起身,用最温柔的语气哄着面前的老妇人。
“阿娘,我知道了,这就去。”
老妇人抹泪:
“好!去吧,孩子。”
欧阳戎转过头,朝芸娘道:
“把傍晚寺里送来的僧衣,和我包袱一起拿来。”
他又朝阿青道:
“阿青去收拾行李,我随你一起过去,有些话和你说…”
阿青立即站起身,去往房间。
芸娘闻言一愣,站起身,两手有些无措的抓起围裙:
“现在就走吗,要不等明日再下山。”
她有些关心的看了眼外面:
“外面还在下雨哩,好像一时半会歇不了,雨天山路不好走…”
柳母望了眼芸娘。
后者立即合上嘴,低头去取欧阳戎的行李。
欧阳戎去了阿青房间,似是帮她收拾东西。
桌前只剩下老妇人,浑浊眼睛盯着炽热的炭火发呆,不知在想什么。
芸娘最先返回,拎着一只小包袱,与一迭藏蓝僧衣。
小包袱很轻,看外形似乎里面装有一份卷轴,没有其它衣物…芸娘好奇侧目。
约莫一炷香后,
欧阳戎与阿青一前一后返回主屋。
欧阳戎将手提的碎花包袱,交还阿青。
柳母、芸娘看见,阿青抱着包袱,小脸严肃,直直看着前方欧阳戎的背影。
她右手裙袖下隐隐藏着一只小拳头,紧紧攥握。
芸娘看了看碎花小包袱,上前询问:“只有小姑的行李吗,小姑给檀郎缝的那几件儒衫呢?”
阿青没有看她,摇了摇头。
芸娘与柳母循着阿青的目光看去。
发现欧阳戎已行至桌边,背对众人,从自己包袱中取出一份卷轴,摊开在桌上。
“珑玲——”
儒衫青年单手拔下发冠上的白簪子,放入画中。
又接连取下腰间裙刀、玉佩,还有怀中的龙虎丹盒等物,一齐放入画中。
接着,开始脱下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也是一样,装入画中。
欧阳戎黑发披散,换上了藏蓝僧衣,伸手从卷轴中掏出一物,放置在桌面上。
他重新把卷轴塞入怀中,转过身来。
欧阳戎单手抚摸桌上那物,一脸平静的问阿青:
“东西呢?”
阿青右手伸出袖口,小拳头紧攥着什么。
他说:
“摔了。”
阿青右手一翻,拳头松开,一物笔直坠地。
芸娘与柳母眼神好奇,看见此物似是一块紫色玉石,隐隐有些熟悉。
噼啪——!
一声脆响,紫玉摔的粉碎。
众目睽睽下,四分五裂的碎玉,紫色渐渐褪去,还原为原有的乳白玉色。
“这、这是…”
芸娘与柳母对视一眼,恍然想到了什么。
她们与阿青一样,眼神齐刷刷的望向桌边换上僧衣的青年。
他已拿起手边的青铜狐具,低头戴在脸上,看不清具体的表情。
下一霎那,桌边的欧阳戎消失不见。
原地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木讷青年,身着同一件僧衣,但那张木讷的消瘦脸庞却令三女无比熟悉。
“阿山”偏头,看了眼她们。
阿青忽然喊道:“阿兄。”
柳母、芸娘不受控制的往前迈步,走了两步,接连顿住。
她们停在原地,深呼吸一口气,默契的没再上前。
木讷青年低头走向阿青,接过了她怀中包袱,来到少女的身后立定。
似是等待起来。
屋内悄然无声,众人屏气凝神。
“阿山”低头。
阿青站在最前面,眼睛盯着前方紧闭的木门。
一炷香过去了…两柱香过去了…
整个屋子依旧悄然无声,只有外面的风雨声,越来越烈。
今夜是一场大雨。
屋中央的火炭烧的正红,缓缓留下层层余灰,覆盖在表面,遮掩火红炭身。
“哐当——!”
院内陡然一阵夜风刮来,撞开了原本紧闭的门扉。
汹涌山风带着斜雨闯入屋中。
原被炭火烤得暖和的屋子陡然凉飕飕起来。
四人衣袖飘舞,盘中木炭褪去“灰衣”,红如烙铁。
离门最近的芸娘,下意识上前一步,就要掩门。
身子却在门前停顿。
门外缓缓走来一道高大的金发身影。
她迈入屋内,碧眸环视众人。
视线落在瘦竹竿少女的身上。
用独属于混血胡姬的生硬雅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