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莽县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按照张静虚的想法,沂城县令应该是个有城府的人物。  

原因很简单,一县之令非同小可,若是换成后世的级别,乃是响当当的县高官。  

这官位的权力可不小!  

不但掌控一地民生,而且握有人事财权,自古以来,一把手政治,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天高皇帝远,县令就是土皇帝。  

所以在张静虚的想法里,县令这种人物必然城府深沉,即使不是老奸巨猾,至少也能深谋远虑。  

但是张静虚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沂城县令竟然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官风儒雅?  

完全没有!  

城府深沉?  

简直笑话。  

却说这是次日清晨,张静虚早早赶到县城,由于乃是初次拜见上官,所以他刻意带上了礼物。  

礼物是一本古籍,专门从城里书铺挑选的孤本。  

虽然是孤本,东西不算贵,仅仅花了五十文钱,但却是首次送礼的佳品。  

毕竟是古籍嘛,送礼显得文雅啊。  

到了县衙之后,规规矩矩通报一声,很快就有个管家模样的迎出来,满脸堆笑道:“这位便是张捕头吗?我家县尊已在后宅等您…”  

张静虚连忙拱手,同样满脸堆笑道:“清早打搅,还望海涵。”  

顺势就把古籍往前一递,再次笑呵呵道:“鄙人前些年间浑浑噩噩,直到最近几日才变为正常人,所以,家中贫寒的很,初次登门拜访,实在无钱置办心意,幸好无意之间弄到一册古籍,厚颜带来给县尊赏鉴赏鉴…”  

话说的如此漂亮,登时让县衙管家肃然起敬,然而很快却脸色古怪,似是哭笑不得道:“竟然是书?还是古籍?张捕头,您真是选了一份‘好礼’啊。”  

张静虚听的微微一怔,忍不住道:“莫非太过唐突不合适?县尊竟然清廉到连一本书也不肯收的地步吗?”  

管家似乎仍旧哭笑不得,连连摇头道:“不不不,倒不是这意思,虽然我家县尊清廉自洁,但是人情来往的小礼还是会收的,只不过…只不过…”  

张静虚心中一动:“那就是我选的礼物不合心意了吧。”  

这次管家并未回答,而是脸上重新堆彻笑容,连连伸手相邀道:“来者是客,蓬荜生辉,张捕头咱们这边走,我家县尊已在后宅等您。”  

如此避而不答,反是邀请入内,显然这管家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份,所以不愿意在礼物问题上失言。  

张静虚则是越发好奇,心里隐约有了某种猜测。似乎,沂城县令不像他想的那种城府。  

他在管家的带领下,很快穿越县衙前院,途径中院的时候,见到一些厢房门口全是探头探脑的人,显然,很多书吏都在悄悄观察他这个县衙新捕。  

沂城县衙分为前中后三进,前面是代表官府的衙门大堂,中院是办理政务的各個厢房,至于最后面的后院,按惯例是县令一家的居所。  

这种情况全天下都一样,县令的居所必须在县衙后宅,除此不得另外置办宅子,至少明面上不得置办。  

却说张静虚在管家带领下,终于到达县衙的后宅居所,而才一进入后宅,眼前的场景就让他一愣。  

只见院中一座凉亭里,放着一张古色古香书桌,桌上有一古朴香炉,袅袅烟气氤氲飘荡。  

很文化气息的意境。  

但是再细一看,忽然有些不对味了。  

只见书桌之前站着一个魁伟大汉,满脸横肉显得十分凶神恶煞,此时正在怒眼圆睁,恶狠狠的咬牙切齿。  

这魁伟大汉手里攥着一杆毛笔。  

那是很精致的毛笔,笔杆赫然是白玉所制,若是文人雅士见了这种笔,恐怕愿意用性命交换它。  

然而如此宝贵精致的一杆笔,在那大汉手中却似握刀的架势,并且浑身肌肉隆起,仿佛不是提笔而是准备干仗。  

再下一刻,猛听大汉断喝一声,终于提笔蘸墨,恶狠狠的戳了下去。  

最关键的是,大汉口中还骂骂咧咧:“干恁娘,第十副。”  

笔尖狠狠戳下去…  

这个动作看的张静虚目瞪口呆。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竟然有人落笔会是戳下去的架势。  

也就在这时,管家幽幽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似乎颓然奈何,又似羞赧难堪:“县尊家中长辈给的任务,今年必须写出一千副字,除此,还要画一千张画…”  

管家说着叹息一声,声音像是梦呓中人,越发颓然道:“而且得是意境优雅的山水画。”  

写字?  

作画?  

还必须意境幽雅?  

落笔恶狠狠下去能行吗?  

张静虚愣愣不知如何接话。  

足足好半天过后,他才勉强接受眼前场景,终于开口虚心求教,指着凉亭中的大汉道:“县尊他这是…这是写字还是作画。”  

管家愁眉苦脸,再次叹了口气:“看架势,约莫是作画…吧!”  

口吻竟然是猜测的味道。  

就在这时,猛听凉亭里的大汉哈哈狂笑,似乎是终于完成了作画任务,所以显得十分得意自豪,远远咋呼一句道:“是张捕头来了吗?快到凉亭来叙话…啊哈哈哈,顺便鉴赏本官的新墨宝。”  

“鉴赏你的墨宝?”张静虚深深吸了口气,努力脸上挂笑走进凉亭。  

进了凉亭之后,粗犷汉子又是一声大笑,竟然不及叙话,先是急吼吼问张静虚:“张捕头快看看,本官这幅墨宝如何。”  

一边说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